摄影基础之文学篇

2014-10-24

        人类的思维离不开语言。当我们思考时,大脑中有一个不出声的“人”以“画外音”在说话。语言是文学的载体,文学反过来使语言形式高度一致化,进而影响人的思维,包括观察周围世界的方式方法;最终,文学为我们的心灵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想像画面。
        这里只提到一点你必须知道的:在所有的文学流派中,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的,是意象、暗喻、象征以及措辞四种文学细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现在具体说明文学语言对摄影画面的启示作用。我们试着朗读英国诗人丁尼生《科洛丽珂之歌》第一部分最后四行:

         这儿苔藓荫荫郁郁,
        常春藤悄悄爬过苔绒,
        长叶花朵在溪流中啜泣,
        沉睡的罂粟倒悬于峭壁。

       词语的意义被嵌入声音表面,在我们心中唤起一幅沉静、阴凉、如梦似幻的河谷图。

        再读艾兹拉.庞德的《地铁车站》:

 

        人群中鬼魅般的脸,
        湿漉漉的黑树杆上的花瓣。

 

        以暗喻手法让你想象巴黎地铁的某一瞬象。很多(最其码看上去)“有感觉”的照片,其拍摄者的感觉就是这样被唤起来的――暂且不管这些是否是伪艺术。

        中国诗里此类文学画面更是数不清,如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等等等等。

        摄影家陈复礼先生的《霜叶红于二月花》《昨夜江边春水生》,郎静山先生的《春天》《三山仙子婀娜娟娟》等,皆体现出对文学画面的感悟。
 

 

 陈复礼《霜叶红于二月花》

 

 郎静山《春天》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8-888-888